平阴县委 平阴人大 平阴政府 平阴政协 平阴纪委
首页
|人大概况|人大动态|监督纵横|人代会专题|常委会专题|代表工作|调查研究|理论探讨|乡镇人大|党务公开|法律法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论坛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促进跨越发展 展示代表风采
“玫瑰之乡”的“硬汉局长”——记济南市人大代表、平阴县教体局局长李仲波
发布日期:2012-09-28    信息来源:朱历生

    在全国著名的“玫瑰之乡”——山东省平阴县,有一位标准的山东汉子,他热情、豪爽的性格往往使初次见面的人无不深受感染。在他的带领下,平阴县的教育和体育事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2011年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平阴模式”、2012年的“联体式配餐模式”、2012年在济南市率先推出的农村中小学校车运营模式等,不仅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看的见、摸得着的实惠,也吸引了省、市、县甚至全国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县教体局和他的先进事迹,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也对他进行了专访,他就是济南市人大代表、平阴县教体局局长李仲波。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承载着全县广大群众的美好期盼。多年来,全县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向县城集中,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教师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如何更好地实现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全县所有的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是摆在全县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2011年平阴县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李仲波团结带领县教体局一班人,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结合平阴实际,确定了“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工作思路,对全县部分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调整。为充分发挥位居县城的平阴一中的规模优势,先后将平阴二中、平阴三中并入平阴一中,投资2000多万元扩建了学生餐厅、公寓、教学楼等教育设施,使城乡的孩子均等享受了优质高中教育。同时对全县初中教育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把一个乡镇的多所初中集中到乡镇驻地或毗临乡镇共建一所,原来的两所高中——二中、三中进城后,校舍由其所在的东阿和孝直两个乡镇的初中直接使用,这样全县所有初中的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为解决部分农村孩子想方设法进县城读书的问题,一方面把原来的初中学校变身为完全小学,重新整合,规划建设了高标准的完全小学,一方面借壳提升了学前教育水平,改建后的幼儿园由合并后的小学接管,管理水平和办园效益都得到提高。如今,平阴县每个乡镇都有了一所公办幼儿园,农村幼儿教育的“短板”得到补充和强化。硬件解决了,但年轻教师和音体美、微机等教学器材严重欠缺成为制约农村中小学发展的软肋。为此,平阴县启动了教育联盟试点工程,探索建立了“实验小学李沟分校”和“龙山小学周河分校”,组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共建,在教育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等方面实现共享,以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创特色校园文化,将优质教育资源加速向山区偏远乡镇转移,同时县教体局加大了对山区学校的财政拨款力度,为每个结对子的山区小学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为每位教师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改善了教育信息化条件,让山乡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让“流浪的午餐”回家

    县教体局通过“合校并点”整合全县的教育资源引起了全县上下的普遍赞誉,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平阴县80%的农村小学没有标准食堂,孩子的午餐成为老师和家长们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李仲波带领县教体局的一班人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小学生午餐是在校外小吃摊点或小卖部解决,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既不安全也不卫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受限于许多农村小学规模小的原因,分别建食堂成本较高,又很不现实。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李仲波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反复思考后,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推出“联体式配餐”食堂管理模式。这项改革首先从玫瑰镇中学开始试点,县教体局投资13万元改善了就餐人数较多的玫瑰镇中学食堂设施。同时,以玫瑰中学为中心,采用配餐方式,每天中午将加工好的午餐由专车统一配送到附近小学,让小学生一放学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从而解决了附近小学生中午就餐难问题。在玫瑰镇食堂管理模式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县教体局迅速在全县推广,即完善一家乡镇中学食堂,让其所在的乡镇小学进行挂靠,施行‘联体式’配餐, 每所小学饭菜都由中学食堂统一配送,餐具洗刷、消毒也都统一在中学进行,县教体局重点对中学食堂进行管理,严把质量关,这既解决了学生流浪式的就餐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中学食堂的积极性,达到了双赢。为确保把这件好事办好,李仲波提出:一要保证饭菜安全卫生,县教体局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严禁成品食品进入食堂,所有食品都要进行严格检验,学校食堂管理小组严把质量关、卫生关、原材料安全关,县教体局不定期对学校食堂督查监管。二要保证饭菜要有营养。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不仅要让他们吃饱,还要让他们吃好。所有学校食堂配餐标准为一荤一素,一周之内菜谱不重复,面食和汤管饱。关于学生的餐费问题,县教体局给出了这样的承诺:“家长打工一天,孩子吃饭一个月。”每个学生每月餐费为80元,家庭困难的同学在校就餐,学校根据相关政策予以生活补贴。在实行配餐制以后,玫瑰镇南石硖小学在校就餐的人数由原来的60人增加到近120人。“最初的打算只是想让孩子们能够吃上热菜热饭,但是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往营养配餐的方向努力。”李仲波对此信心满满。

“小鼻子”校车上路了

    李仲波是连任两届的济南市人大代表,因此他对平阴县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也特别关注。今年平阴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两位教师代表提出了“关于规范学生校车管理”的建议,要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接送孩子的校车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这件建议引起了他的思考。平阴县山区较多,普及农村校车运营确实是当务之急。作为县教体局局长的李仲波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我们在部分村庄调研的时候发现,许多孩子上学很辛苦,尤其是冬天睡眠很难保证,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然后赶乘附近的个体运营车辆,有时候到了学校天还没有亮。而一些社会车辆接学生上学,一个早上要跑四五个来回,很容易出现超速超载的情况,学生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但目前要解决这一问题,确实有不少困难。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半径在2公里以上的学生约6000人。据初步测算,解决这些学生的上学,需要购置校车64辆,购车款总计1500多万元,每年需要600多万元的运营费用。这对于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平阴县而言,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只要群众有要求,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不然要咱这个局长干什么。”经过无数次彻夜不眠的思考后,李仲波下定决心要争取在平阴开展中小学校车的试点工作。为此他对上积极争取政策,使平阴县在济南市率先成为校车运营的试点地区,又同教体局工作人员一起,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详细的《平阴县校车运营方案》。方案规定,校车运营采取“政府主导、公司运营、部门监管、财政奖补”的模式,实行公司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校车实行专车专用,只能用于接送学生,不能从事其他与接送学生无关的运营。为了确保全县校车的安全运行,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他们手工绘制出了各乡镇的校车行驶路线图,把每一辆校车停靠的站点、每个站点上接送学生的数量、名字、学校等信息都全部统计出来。今年秋天新学期开始之际,许多山区孩子惊喜地发现,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崭新的黄色校车出现在了自己的学校里,以后再也不用父母接送或自己骑车上学了。平阴县引进的这种“小鼻子”校车更能适应当地的山区和乡村道路,完全符合最新的《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带有醒目的警示灯和安全标识,配有GPS导航系统和限速装置,最高时速不超过60公里,保证半个小时内学生就能从家到学校。校车有43和33座两种车型,座椅的设计完全按照小学生的体量,配备有急救箱、紧急逃生门等,并且还备有专门的陪护人员座椅。现在平阴县已经分两批购进了48辆这种校车,将会解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上学放学问题。关于学生乘坐校车的费用,县教体局制订的收费原则是“家长打工一天,孩子安全坐车一个月”,对学校无就餐条件的学生每天接送4次,每月100元;对学校有就餐条件的学生每天接送2次,每月收费80元。这个价格比起以往乘坐个体车,每位学生要少花40元到100多元不等。第一次坐上校车的李洪纳说“以前骑自行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到学校,如果遇到下雨或者下雪会更麻烦。现在顶多10分钟就到学校了,我早上还可以多睡一会儿呢。”

    采访李仲波的很多媒体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这位山东汉子看似粗犷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温柔的心。多年来,孩子们的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无不牵动着李局长的心。教育事业联系着千家万户,一举一动都涉及广大群众的利益,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李仲波将带领县教体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为人民办好教育,替人民管好学校”为目标,按照“优化资源促均衡,城乡均衡保公平,教育公平惠民生”的思路,以独具特色的“平阴模式”,推进县域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让教育成为平阴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 
信息编发:平阴人大  
·上一篇: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记县人大代表、玫瑰镇站东村党支部书记郭立江
版权所有:365bet真人  ICP备案号: 鲁ICP备05035507号
主办:平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址:平阴县府前街35号  邮编:250400  电子邮箱: pyrdxx@126.com
设计规划、开发维护:平阴县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