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选 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也是我为之奋斗的初心。”济南市人大代表亓明轩说。亓明轩,孝直镇付庄村人,高中文化。199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亓明轩一位土生土长的“草根”代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扎根农村肥水沃土,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努力探索农村改革,将名不见经传的付庄村,一跃改变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亮点,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计生协会、省先进妇联、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去年他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今年又获得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目前,该村推行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又成为全国的典范。 他让村民做明白人 1998年亓明轩当选付庄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人心散、治安乱、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他经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村里财务混乱,收支透明度不高,引起了村民的误解,导致了群众闹事,他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清理财务上,给老百姓一个明白,他多次召开“两议会”,实行政务、财务分开,并建立村级事务公开栏,尤其是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事务及时进行张榜公布,让百姓看个明白,了解清楚,解除了他们心中的疑虑。 亓明轩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做到给群众权利、让群众参与。低保听证就是他采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良方。以前,村里的低保户基本上都是村干部说了算,这样群众心里没数,意见很大。为此,亓明轩就在村里成立了低保听证组织,谁能入低保,让群众根据实际评,而且听证会就在村文化广场上进行,达到阳光透明。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申请户需要过提交低保申请、户代表评议票决、张榜公示、入户调查四道关口,才能进入听证会。“你家以前的积蓄呢?”,“你家庭状况为什么还没有改善?”,“你不是还有姑娘嘛?”这一系列尖锐的问题是在听证会上,申请低保户做了家庭状况陈述后,由低保听证小组成员直接面对低保申请户提出的质疑。被质疑申请户做出即时回答。然后,由低保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户投票表决,并当场公布结果。听证会之后,还有再次张榜公示以及民政机关审核两道关口。“低保听证,达到了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杜绝人情保、关系保,使村干部清白,让村民明白的目的;实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亓明轩说,“修路、打井、土地流转、文化广场建设以及社区建设,决策权都交给群众。”这种光明磊落的村务处理方式,让村民心服口服,也打开了付庄村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他让村民有体面 群众心里没有别扭了,心气顺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发展了。亓明轩认为发展不能盲目进行,必须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有长远规划。经过深思熟虑,2014年,他提出了“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用旧房换新房,用土地作保障;农民居住进社区、群众打工进园区。”的设想,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一步一步地彻底改变付庄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他在全村广泛开展了“文明户”评比活动,带动了村风的改善。建起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让村民在农闲时有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在村里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墙,每年的重阳节、妇女节等他都会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购置面粉、油、被单等生活用品,对老人和妇女进行慰问,借此弘扬正气,倡导新风,让村里的老人、妇女学知识、学技术,让他们长才能、长见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热心关注村级事务,共享村里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亓明轩说:“我们要把文化化为生产力,引导村民科技致富,做有文化、董礼仪、会技术、有体面的新时代农民”。 他让村民有了“活资产” 在经济富民上,亓明轩有他的土地大文章,就是以土地作资本,以产业为支撑,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社区建设盘活旧村资源、劳务合作盘活人力资源,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创收、种植大户保收的目的,最终实现整村致富的愿望。 美好愿望的实现离不开艰苦的努力。农田基础设施上不去,说什么也是费话。机井维修,铺设低压管道,架电、修路成为一时之急。一次,村里的机井上不来水,吃水都成了一大难题。为了打一眼深水井,他向亲朋好友借款15万元,在没收群众一分钱的情况下,打出了一眼400米的深水井,解决了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几年下来,他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先后维修、新打机井11 眼,硬化道路10 条,长2000多米,新上了变压器、改造了高低压线路,有力地提升了土地的生产条件,为农业丰产丰收和下步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怎么抓住,结构如何调。肥城市王庄镇的种菜能手——郭庆亮成为了试金石,亓明轩第一个将他吸引到村里,在80亩农田里搞起了“土豆—玉米—白菜”三作三收的示范园一举成功,这大大调动了亓明轩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拉开了付庄村土地变革的大幕。他借助全镇规划建设南部万亩示范园,先后通过各种关系,引进培植了翠河玫瑰制品有限公司和济南东润种业有限公司等6个种植大户,注册家庭农场6家,流转土地1800多亩,发展蔬菜500亩,玫瑰400亩,林果500亩,良种育种400亩,形成了以林果、玫瑰花、蔬菜和良种繁育为主的四大产业,建立了“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链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他积极试点土地产权改革,第一个对土地产权、经营权进行确定,使集体土地所有权、村民土地承包权、大户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资源盈利均分三份,让农田成为“活资产”,给群众和种植大户吃下了定心丸。 他让村民端上“金饭碗”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世代对中国农民形象的描述,能不能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增加收益,实现增收致富,成为时代的新型农民,亓明轩自有他的主意。在这方面他首先在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劳务合作社。让群众将一家一户的土地按每亩1000元的价格交给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对外实施流转,并为种植大户和群众搞好生产所需服务,以此推动土地向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集中。同时,社区劳务合作社则与农业园区发展需求相匹配,聘请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到村里讲课,向农民讲授农业种植技术,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培育新型农民,并以劳务输出方式科学合理地向村内家庭农场提供人力资源,实现了村民打工进园区。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盘活了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让村民轻松变成了股民和产业工人。 入股合作社不仅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还解决了村里老人的养老问题。虽然全村人口达到887人,但60岁以上老人就有180人,占全村人口的20%。为实现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付庄村拿出土地流转收益的三分之一,用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完善和运转资金,不管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还是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靠土地改革都稳稳地端上了“金饭碗”。 他让村民住上小洋楼 “才上来,家里的沙发、厨子、电视等一些老过活都舍不得丢,可弄到楼上来,放到哪里看上去都别扭。现在这些陈年古董的都扔的扔,处理的处理了,楼上统统换新的啦。楼下硬化、亮化、绿化都很好,人也显得精神多了......”村民付崇兰说起搬新楼来,总有啦不完的呱。 农村改革最终是要实现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亓明轩在激活土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把加快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放在重要位置。自2013年,他牢牢抓住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着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从施工材料进场、建设各环节他全程参与监督,确保每一户住宅都建成精品工程。目前,社区二期全部建成,仅三年时间,全体村民就告别了陈旧落后的老村子,欢欢乐乐地搬入了新颖别致的社区楼房,步入了新的生活。“我这辈子也没想到过能住上楼房,以前我盖过一次房子、后来儿子又盖了一次,都没撑几年就七漏八淌的了,辛辛苦苦一辈子的钱都用到盖屋上了,有了楼,以后几代人都不用建房了。”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村民亓学申甭提多高兴啦。 群众搬入社区后,温锅祝贺好不热闹,亓明轩为群众住楼操碎了心,都叠着劲力等他搬时好好热闹热闹,但他们竟然连亓明轩什么时间搬进去的都没人知道。原来,为防备群众前去,他就和爱人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自己“偷偷”地搬完了。 他让村民家园更美丽 村民搬迁社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管理问题。一开始,村里实行了物业管理,由物业公司承担社区的卫生、等,时间一长,他越来越感觉到物业是为了挣钱,而服务却很难满足群众需要。为改变这种现状,亓明轩又把心思放在了加强社区管理上,积极寻找适合老百姓的管理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探索出了一套既让群众省钱、又能提升水平的“三步曲”管理方案。第一步是村民自治,村民自己门前卫生自己打扫,公共部分从中间划分,由楼长监督执行。第二步是推向市场,把各行业服务电话印到挂历上,发到居民家中,凡是有需要服务的,群众自己电话联系,涉及公共部分的,费用由所涉及户均分。第三步是公共服务,集体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对社区内的绿化、亮化等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将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 “这样一来,我们就完全脱离了物业,群众自己能办的事自己办,减少了支出。这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管理的能动性,还增强了他们维护社区环境的责任心。”亓明轩说。“原来物业收费每平方是0.3元,一年要缴纳520元。现在每平方0.2元,因为车库改成了我们自己拾掇,交费面积变小了,每年只交260元就成。群众可高兴啦,不论是公的私的,都主动清扫,我们的家园真是越来越美好了。”亓兰顺说。 他让村民长享幸福 村民搬迁后,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如何让之种可喜局面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让群众舒舒服服地住下去,这是摆在亓明轩面前的“大事情”。“我们村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是土地流转引进的“大户”,这些大户就是一个支撑,一定要让他们牢牢地扎住根。”亓明轩说。 用什么办法才能拴住他们呢?“我们引进的大户都是以土地为生的,我们没有别的优势,就只有搞好资源升级,在改善生产条件上下工夫。”亓明轩说。搞工程离不开资金,为此,他积极发动群众,自筹资金44万元,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全县第一个节水灌溉工程落户付庄。该工程总投资人110万元,政策补助66万元,覆盖土地550亩。这一工程完成后,蔬菜园即可实现滴灌,粮田实现喷灌。同时,他又与水利部门联系,争取到了12万多元的五小水利项目,这一项目上级补助资金10万元,目前,这一项目也进入尾声,竣工后可增加喷灌面积80亩。“今年完成600多亩,再用两年的时间,全村土地就都实现了高标准节水灌溉。”亓明轩说。在此基础上他又在田园里修筑了1.5万米宽阔的水泥路、安装了24盏杀虫灯和电子监控设备,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使“大户”格外满意。“亓书记把我们想办的事提前都办好了,有这么好的操心人和这么好的条件,就是撵也撵不走我。”郭庆亮说。服务走在前,“大户”们心中有数,承包户杨景良高兴地将产出首批小米、梨等果实送给村里的老人尝鲜。 “作为基层的人大代表,就应当从群众利益出发,做群众的知心人、当家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又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后我将牢记初心,继续深入探讨各项新政策,争取再奋斗五年,让全村实现五变,就是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亓明轩说。 |